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相州前池别许郑二判官景先神力714年 唐 · 张说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安阳市
数步圆塘水,双鸿戢羽仪。
一飞乔木上,一返故林垂。
澹泊含秋景,虚明抱夜规。
无因留绝翰,云海意差池。
许景先左补阙等制715年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
奉议郎扬州大都督府兵曹参军许景先
词含风雅。
有公直之量。
宣议郎国子监四门直讲马利徵
学总典坟。
禀亨嘉之德。
士推令闻。
人假清规。
致之掖垣
用广贤路。
景先可行右补阙
利徵岐州扶风县丞员外置同正员
仍直紫微省
散官各如故。
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开元十六年,帝自择廷臣为诸州刺史许景先虢州源光裕郑州寇泚宋州,郑温琦邠州,袁仁恭杭州,崔志廉襄州李升邢州郑放定州蒋挺湖州,裴观沧州,崔诚遂州。凡十一人行,诏宰相王御史以上祖道洛滨,盛供具,奏太常乐,帛舫水嬉。赐诗令题座右,且给笔纸,令自赋焉。) 盛唐 · 李隆基
 押阳韵
引用典故:爱人如伤
眷言思共理,鉴梦(一作古)想维良。
猗欤此推择,声(一作评)绩著周行。
贤能既俟进,黎献实伫康。
视人当如子,爱人亦如伤。
讲学试诵论,阡陌劝耕桑。
虚誉不可饰,清知不可忘。
求名迹易见,安贞德自彰。
讼狱必以情,教民贵有常。
恤茕且存老,抚弱复绥强。
勉哉各祗命,知予眷万方。
尚书刑部侍郎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古之为文者。所以导达心志。
发挥性灵。本乎咏歌。
终乎雅颂。帝庸作而君臣动色。
王泽竭而风化不行。政之兴衰。
实系于此。然而文胜质。
则绣其鞶帨。而血流漂杵
质胜文。则野于礼乐。
木讷不华。历代相因。
莫能适中。故诗人之赋丽以则。
词人之赋丽以淫。此其效也。
汉魏已还。雅道微缺。
梁陈斯降。宫体聿兴。
既驰骋于末流。遂受嗤于后学。
是以沈隐侯之论谢康乐也。乃云灵均已来。
此未及睹。卢黄门之序陈拾遗也。
而云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
若激昂颓波。虽无害于过正。
榷其中论。不亦伤于厚诬。
何则。雅郑在人。
理乱由俗。桑间濮上。
胡为乎绵古之时。正始皇风。
奚独乎凡今之代。盖不然矣。
其或斌斌彪炳。郁郁相宣。
膺期运以挺生。奄寰瀛而首出者。
其惟仆射孙公乎。公讳
河南巩人。其先自乐安武水
寓于涉而徙焉。父嘉之。
以词学登科。官至宋州司马
公风裁澄明。天才杰出。
学穷百氏。不好非圣之书。
文统三变。特深稽古之道。
故逸气上跻。而高情四达。
羌索隐乎混元之始。表独立于常均之外。
不其盛欤。年数岁。
即好属文。十五时。
相国齐公崔日用试土火炉赋。公雅思遒丽。
援翰立成。齐公骇之。
以忘年之契。尔后遂有大名
故其试言也。年未弱冠。
而三擅甲科。吏部侍郎王邱试竹帘赋。
降阶拜。以殊礼待之。
相国燕公张说览其策而心醉。其序事也。
伯乐川记及诸碑志。皆卓立千古。
传于域中。其为诗也。
必有逸韵佳对。冠绝当时。
布在人口。其词言也。
宰相张九龄掎摭疵瑕。沈吟久之。
不能易一字。公之除庶子也。
苑咸草诏曰。西掖掌纶。
朝推无对。议者以为知言。
凡斯夥多。庸可悉数。
燕国深赏公才。俾与张九龄许景先韦述同游门庭。
子均垍申伯仲之礼。江夏李邕
陈州入计。缮写其集。
赍以诣公。托知已之分。
其为先达所重也如此。公又雅有清鉴。
考功时。精覈进士
虽权要不能逼。所奖擢者二十七人。
数年间宏词判等。入甲第者一十六人。
校书郎者九人。其馀著名当世。
已而多至显官。明年典举。
亦如之。故言第者必称孙公而已。
夫然。信可谓人文之宗师
国风之哲匠者矣。公凡所著诗歌赋序策问赞碑志表疏制诰
不可胜纪。遭二朝之乱。
多有散落。子宿绛成等。
夙奉过庭之训。以文章知名。
同时台省。乃编次公文集为二十卷。
列之于左。庶乎好事者传写讽诵。
以垂乎无穷。亦何必藏名山而纳石室也。
真卿昔观光乎天府。实公之奖擢。
见命为序。岂究端倪。
时则永泰元年仲秋之月也。至若世系阀阅。
盖存之别传。此不复云。
唐文为一王法论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一○一
任斯道之托以统天下之异,则不可无以尊其权。
天下惟一王之法最足以一天下之趋向,彼其庆赏刑威之用于天下,而天下莫与之抗者,以其法之所存故也。
君子任斯道于一身,以正天下之不正,裁节矫揉,而不使之差跌于吾规矩准绳之所不能制,则一王之法岂独有天下者司之,而斯文独无之哉?
圣人不作,学者无归往之地,重之以八代之衰,而道丧文敝,后生曲学之于文仅如偏方小伯,各主一隅,而不睹王者之大全。
或主于王、杨,或主于燕、许,非无其主也,然特宗于伯尔。
韩子者作,大开其门以受天下之归,反刓刬伪,堂堂然特立一王之法,则虽天下之小不正者,不于王将谁归?
史臣以唐文为一王法而归之韩愈之倡,是法也,惟韩愈足以当之。
天下莫不有所主,江海能为百谷主也,而后百川归之;
太山能为群岳主也,而后群目仰之。
天下之分,自敌己以上毫发不可妄踰,而况于道之所统,其去取予夺可无王法以裁正之乎?
孔、孟一窭人尔,鲁史记一书,孔子何为傲然立一王之法,以刑赏天下之诸侯,而当时谓之素王;
七篇之书,孟子胡为司距放之权,而天下亦谓为亚圣。
孔子岂不知华衮鈇钺施之列国则为僭,而禹、周公执天下之势,孟子亦岂不知与己大相辽绝乎?
书以载道,文以经世,以言语代赏罚,笔舌代鞭朴,其所立之法虽俨然南面之尊有不能与之争衡者,然后知一王之法,吾孔、孟立之以垂世久矣,用空言而徒为记载也。
不幸圣人没而王法绝,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宋、齐、梁之间。
间有文人才士以主持斯文,攘臂鼓吻以自立其说,然目《离骚》为奴婢,指屈、宋为衙官,骂宋玉为罪人,呼阮籍为俗吏,其标立气势则有之矣,而王法则吾不知也。
有唐之兴,絺章绘句,尚存江左之失。
未宗燕、许,如翠微宫之颂、启母碣之铭、洛宝书之颂、周受命之颂,皆迎合揣摩之文也;
未得王、杨,则韩休之薄滋味,张九龄之窘边幅,王勃之多玷缺,许景先之乏风骨,皆未能粹然一出于正也。
是何也?
主王、杨之伯,主燕、许之宗,则蕞尔之国不足以一天下之异也。
昌黎韩愈者出,刊落陈言,执六经之文以绳削天下之不吾合者。
《原道》一书,汪洋大肆,《佛骨》一表,生意凛凛,正声劲气巍然,三代令王之法且逊之
其始也,王、杨为之伯,天下安其伯而不敢辞,以为文章之法出于王、杨也;
及其久也,燕、许为之宗,则天下宗其文而不敢异,以为文章之法出于燕、许也。
最后之为文,法度劲正,迫近盘诰,宛然有王者之法,下视燕、许诸人,直犹浅陋之曹,皆大国之一方尔。
则凡天下之为文者,谁敢不北面厥角以听王法之予夺哉!
虽然,天下之习沉涵浸渍之久,则其弊一朝之可革,变齐仅可以至鲁,变鲁仅可以至道,以圣人之才量,岂不能直变一齐,而且革之以渐焉!
况唐之文敝,渐靡晋宋之馀习,自贞观后,王师旦黜张昌龄、裴、卢、骆宾王等辈,虽太宗、高宗主之,而斯文之弊且不能尽革,使文章之变燕、许诸人为之先,则一韩愈岂能以一发挽千钧哉?
虽然,立一王之法以裁大下之异习,此上之人为之,何与焉!
大历贞元徒事姑息,而元和长庆戾吾道尤甚焉,立唐文章之王法,不出于时君而出于亦甚不得已也。
虽然,史臣之说虽论也,亦规唐也。
书唐李氏告后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二
右唐告五通,藏镇江金坛县李氏子康家。
康自言系出唐景皇帝后,于康为十五代祖。
景皇帝长子大郑孝王亮生襄邑恭王神符,神符之子广川郡公义范,义范之子汾州刺史暹,暹生朝,朝生仪,仪生丛,丛生再思,再思后改名真
自暹而下,皆有其告。
绍兴二年,某初守建康,时康之叔祖恪持暹汾州刺史、朝成令、仪临安、真湖州录事参军四告诣府,援赦求推恩。
后七年,某复为守,访之康,则兵火之馀,皆已散亡,所存惟仪临安一告,而康别出朝改徵事郎、丛为宣慰使、与其母刘氏赠告三通。
唐制,凡告,中书省官皆具姓名,门下、尚书省则但书名而不具姓。
今告亦有当见而残缺者,以《唐书》考之,朝告「左丞相集贤学士臣、右丞相广平郡开国公臣」,而皆缺其名者,告为开元十八年,按《宋璟传》,开元十七年璟为右丞相张说左丞相,则当为张说、宋璟。
宰相表》书璟自七年罢黄门监,为开府仪同三司自十四年罢兼中书令,为丞相,讫十八年不复书,盖表失之也。
「吏部侍郎景先」者,许景先也;
「林甫」者,李林甫也;
「守尚书令虚心」者,韦虚心也。
李仪告「尚书右仆射省事希逸」者,侯希逸也;
吏部侍郎尚书右丞邕」者,告为建中元年,疑当为邵说、薛邕,而本传不载。
丛告「检校司徒中书令臣使」,而缺其名者,白敏中也,敏中时为凤翔节度
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悰」者,杜琮也。
门下侍郎、兼吏部平章事,在中书」者,告为咸通二年,疑当是夏侯孜
按《宰相表》,咸通元年平章事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兵部尚书二年犹在位,而史误以吏部兵部尔。
吏部侍郎处诲、权知吏部侍郎仿、尚书右丞询」者,疑当为郑处诲、萧仿、沈询,本传亦不载。
盖职官迁次,或无事可纪,则史不尽书,皆可补史之遗误。
恪先持李暹告,上有宋璟书名大如掌,用笔劲利,犹可见其刚直不屈之气,惜乎今已亡矣(《石林居士建康集》卷三。)
「悰者」至「平章事」十五字:原无,据邵校本、傅校本补。
乞严择亲民之官状 南宋 · 高斯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四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二
臣闻人君以眇然一身,临四海九州之大,而欲含气之属,视听之类,咸乐其生,岂一手一足之所致哉!
故建万国,亲诸侯,使之协比其民,拊循和辑,不困不伤,然后司牧之职尽,而无负于上天之畀付矣。
唐虞岳牧,三代封建,皆由此道,雍熙泰和之治,呜呼盛哉!
自罢侯置守以来,英君谊辟欲有为于天下者未尝不以此为先务。
汉之文帝、孝宣,唐之太宗、明皇是已。
臣请置三君而以圣问之所及者论之。
开元之初明皇厉精为治,承则天残酷之馀,慨念民生新免毒螫,思有以抚摩而绥靖之,故孜孜以遴选牧守为急。
开元十三年,帝自择诸司长官有声望者,吏部侍郎许景先、兵部侍郎寇泚、尚书左丞杨承令大理卿源光裕等十一人为刺史,诏宰相王御史以上祖道洛滨,盛具奏太常乐,帝亲御翰墨,以十韵诗赐之,德意宣备,恩光赫奕,牧民之吏歆艳叹息。
人君意向如此,宜乎四海之内乡风而听,随流而化。
开元三十年之治比迹文景,庶几成康,岂倖而致哉!
惜乎始勤终怠,一惑女德,初心遽移,天宝之后,牧守不复亲择,贪暴横行,为百姓苦,唐业衰矣。
臣尝谓人主欲治天下,当先治其心,君心一正,众欲尽除,聋者司视,瞽者司听,一意于民,宁有进锐退速之患哉!
尽此道者,惟我孝宗皇帝乎?
在位二十八年,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富贵崇高之奉一毫不入于心,故夙寤晨兴,尽思极神,惟忧民而已。
尝曰:「朕一日须行天下一两遭」。
而于精择郡守,尤极留意,选德殿置金漆大屏,列天下郡守名其间,朝夕省阅,辅臣进拟,必问其行治才术,穷极根柢,惧大臣之私也。
除目必列乡贯于前,尝谓王淮等曰:「郡守之任,卿等宜精择,若至朕前有所拣退,则怨归于朕矣」。
至于臧否之法尤极其精,命监司岁终具所部郡守定其治状,分为三等,曰臧、曰否、曰平,臧者陟之,否者绌之,平者置而不问,帅守不以时上,虽尝相位者亦不免于罚。
乾、淳之治,吏称民安,终始如一,岂区区唐之所可同日而道哉!
今日宅生之寄,选诸所表,亦既尽心尔矣,然田里之间犹有叹息愁恨之声,视乾、淳盛际不能无愧,故臣略举陛下家法大概为献,惟陛下留神。
其八 清 · 黄之隽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香屑集卷五
发重疑盘雾,簪花举复低。
玉钩搴翠幕,珠履踏金堤。
柳弱风长在,兰深径转迷。
惜春春已晚,新月凤楼西。
注:发重(李贺恼公)簪花(谢偃踏歌词)玉钩(温庭筠菩萨蛮)珠履(许景先阳春怨)柳弱(吴融途中)兰深(刘泊安德山池宴集)惜春(司空图退居漫题)新月(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
佳人 其十八 清 · 黄之隽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香屑集卷九
佳人炫绣袿,花月使人迷。
夕雨鸣鸳瓦,春风暖翠闺。
虽非窦滔妇,莫是阮郎妻。
忆事临妆笑,千金呈瓠犀。
注:佳人(李商隐孙朴韦蟾孔雀咏)花月(李白襄阳曲)夕雨(徐夤温飞卿华清宫韵)春风(许景先阳春怨)虽非(李频古意)莫是(秦系女道士居)忆事(梁锽狷氏子)千金(权德舆杂诗)
无题代答(三十首上下平韵) 其二十二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
擘破云鬟金凤凰,绿蘼影又分将。
梁间燕子闻长叹,楼外花枝借助香。
翠羽几曾添别恨,锦书其奈隔年光。
春风夜染罗衣薄,得见春风已断肠。
注:擘破(曹唐杜兰香下嫁于张硕)绿蘼(姚合欲别)梁间(李商隐无题)楼外(温庭筠李羽处士寄新酝)翠羽(曹松七夕)锦书(刘兼秋夕书怀呈戎州郎中)春风(许景先折柳篇)得见(王初春日咏梅花)
古意中 其十七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二
劳将素手捲虾须,翠幌玲珑瞰九衢。
唯有美人多意绪,每来花下得踟蹰。
金钗斜戴宜春胜,锦带交垂连理襦。
莺舌分明呼婢子,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劳将(陆畅帘)翠幌(马怀素夜宴安乐公主宅)惟有(徐铉柳枝辞)每来(白居易履道池上作)金钗(和凝宫词)锦带(许景先折柳篇)莺舌(李贺静女春曙曲)画眉(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闺思 其十三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五
细雨春风花落时,缠红结紫畏风吹。
游丝半罥相思树,闷绣先描连理枝。
不忿黄鹂惊晓梦,看教鹦鹉念新诗。
双眉澹薄藏心事,镜在鸾台话向谁。
注:细雨(李白白鼻騧)缠红(施肩吾观舞女)游丝(许景先折柳篇)闷绣(段成式飞卿)不忿(郑谷游蜀)看教(花蕊夫人宫词)双眉(牛峤应天长)镜在(鱼玄机代人悼亡)
无题 其一 清 · 黄之隽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出处:香屑集卷二(此卷俱和香奁题次韵)
个是洛川,凌波生素尘。
歌钟芳月曙,花萼艳阳晨。
柳叶眉间发,檀痕衣上新。
柔情终不远,旧梦始知真。
荐枕青蛾艳,分香翠黛颦。
雕笼熏绣被,金镜抱仙轮。
蘸甲斟琼液,垂丝钓锦鳞。
暗娇妆靥笑,斜卧脸波春。
伴雨聊过楚,连城欲向秦。
幽亭来北户,爱树满西津。
艳艳令人醉,盈盈不自珍。
纱灯留火细,腻颊凝花匀。
婀娜何如妾,婵娟可并人。
红颜称绝代,光彩映诸邻。
注:个是(骆宾王咏美人在天津桥)凌波(李白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歌钟(钱起杨驸马亭子)花萼(元稹曲江老人百韵)柳叶(徐贤妃赋得北方有佳人)檀痕(尹鹗醉公子)柔情(李商隐独居有怀)旧梦(李频许棠及第宣州)荐枕(刘长卿少年行)分香(温庭筠金虎台)雕笼(许景先阳春怨)金镜(张说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蘸甲(张孜雪诗)垂丝(方干湖上言事寄长城喻明府)暗娇(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斜卧(欧阳炯菩萨蛮)伴雨(吴融即席)连城(李峤玉)幽亭(羊士谔卢司门过敝居林亭见寄)爱树(许浑京口津亭送张崔二侍御)艳艳(李群玉感春)盈盈(陈子昂感遇诗)纱灯(张乔诠律师院)腻颊(李贺兰香神女庙)婀娜(徐延寿折杨柳)婵娟(席夔赋得竹箭有筠)红颜(崔国辅丽人曲)光彩(陈彦博恩赐魏文贞公诸孙旧第以导直臣)